回看自己10年的工作经验,自己的知识经验散落四处:有的在硬盘里,有的在U盘里,有的在某度云盘,还有一些在iCloud。我从来没有认真地将自己的一些经验进行梳理和留存。

也是这个原因刺激我寻找一款让我真正高效和留存的软件,打造我个人的知识库。

Roam Research

在听同事分享心得的时候,我正在用领导疯狂安利的Roam Research记录。

用惯Word 和有道笔记的国内小白,突然用上Roam Research着实有点懵,全英文的界面、中世纪的设计风格、以「block」为基础的操作让我各种不适应。

Roam Research首页

尽管当时不懂什么是block、什么是双向链,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想看看这个Roam Research 是怎么让一个高知女性变成脑残粉的。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Roam Research让我感觉最舒服的地方在于记录笔记时犹如在做思维导图,也有人称之为卡片式的笔记。

在Roam Research里摒弃了传统的文件夹概念,提倡用户随时记录,并可以通过双向链实现知识关联,犹如第二个大脑。

每个「block」都有层级的逻辑,通过添加 「[[ ]]」 引用相关的页面,可以用「/ 」调出新的菜单 ;可以在每个「block」里添加丰富的内容,如Todo、日期、视频、图片、提醒等,而且不用考虑排版。如果有Markdown或者New Note软件的使用基础,上手会更快捷。

Roam Research示例

对于我的需求来说,Roam Research非常完美。当然,除了价位,这款年费165美元(约人民币1052元/年)的软件终究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轻松承担的,价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协同使用,应该比较少公司或者团队使用Roam Research作为协同软件。

Roam Research订阅价格

附上薅羊毛攻略,亲测有效:在校学生、年龄不满22岁、有财务困难的可以申请 Roam Research「Scholarships」,如实填写,不需要提供证明且很容易通过,通过后可以享受低至5折的优惠。

注意:体验需要绑定信用卡,如果你确定不再订阅 Roam Research,请一定要在免费期内及时地取消订阅,否则你会收到一个令你心痛的账单,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Wolai

因为「」种种原因弃坑 Roam Research。看了少数派一篇介绍 wolai 的文章后,凭借合理的价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正式入坑。

作为致敬Notion的一款软件,wolai引入有双向链接和「block」的概念。熟悉了Coda\Notion这类软件,第一次使用wolai有种回家的感觉。

当你用中文记录下第一条笔记时,你会被wolai优雅的中文排版所惊艳到,全靠同行衬托

wolai 的中文排版截图,十分规整,中英文之间自动间隔。
coda的中文排版截图
Notion的中文排版截图

在Dark Mode下中文排版最出色的就是wolai。第二张和第三张图片分别是 coda 和 Notion。

Wolai内置的模板可圈可点的,个人最常用的就是每周计划的模板,可以列出一周的todo,方便计划和整理;缺点是没办法使用时间提醒功能,也没办法同步到个人日历中。

wolai每周计划模板,在原有基础上已经根据需求自定义修改

功能方面wolai 不断地推陈出新,增加图片OCR、文本翻译等功能。特别是OCR功能,操作简单,响应速度极快,准确率高,比专门的OCR软件还要好用,墙裂推荐!

wolai OCR功能支持中英文混合识别

Wolai的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右下角的「最新进展功能」随时查看更新的日志和未来的功能开发进度。对于新的效率工具来说,保持迭代非常重要。最初的wolai 缺少数据库,只有简单表格可用。2021年11月,Wolai 内测了database,目前已经全平台上线。

这种公开透明的感觉让人感到这家企业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兑现自己的承诺。

wolai最新进展截图

wolai 在2021年推出了可以协同的团队版本,低廉的价位对于很多小微企业非常友好。主营国内业务的团队或者个人使用可以选择wolai ,工整的排版、友好的网络环境不断更新的功能让这款产品值得期待。

作为一款人均年付百元的产品,wolai称得上物超所值,即使在回归了Notion后,wolai 也常常被我拿来当作跨平台的云空间、OCR转写软件使用。

coda

去年,公司内部的协同使用的是coda ,coda算得上我New Note的启蒙软件了。

coda 作为新的效率工具代表,在名字上也是充满了野心 :「coda」翻转过来「 a DOC 」,懂的都懂。在Roam Research里熟悉的「Block」,在coda里得到了充分地运用。以至于后来使用wolai 和 Notion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有「Block」使用经验的人很容易上手。但是碍于国内的网络,稳定性需要关注。

coda是我见过对中文最不友好的效率工具之一,在table、database等部分功能使用时,出现中文有可能会引起页面重置等问题。中文的排版也是几个软件中最差的。

虽然在界面布局、编辑器、表格呈现方式上coda有很多的槽点。但在自动化和集成服务方面比Notion更有优势。coda Packs 服务与Google Calendar、Slack等软件实现跨平台联动,让协同事半功倍。例如:与Slack建立同步后,用户可以在Slack接收到同事的协同信息。

coda Packs接入了丰富的服务,对于一些中小企业非常友好,能协助企业实现轻资源管理。

例如我所在的跨境行业,公司经常有 FedEx 快件发出,但 FedEx 官网对小微企业用户很不友好,无法批量查询发出的快递,想要监控这些快递的动态并及时地预警风险非常麻烦。

coda Packs集成了UPS/USPS/FedEx服务,在模板里找到运单的模板,用户只需要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微调后批量复制粘贴单号,就可以看到每一个包裹的状态。还可以选择隐藏已经完成的包裹。

买不起ERP系统的创业团队和微型公司来说这个功能如神一样存在。

coda运单模板,在原有基础上已经根据需求自定义修改

coda在移动端的地位也是其他软件无法相比的,至少在wolai、Notion上面我们没见过类似的功能。

用笔记软件做记账簿是很多人的习惯,也都有各自的用法。如果你使用coda做一个记账页面,在电脑上,它是这样的:

coda web端记账模板

在移动端 coda 进行了细致地适配,非常适合移动端操作。我们可以把coda里面的某一个page当作APP使用,通过移动端Chrome发送到手机桌面;整体使用起来十分流畅,像极了独立的APP。对比WPS和Excel的移动端,这才是真正的高效。

coda移动端录屏

如果主营业务在国内的企业或者团队,还是选择飞书、wolai比较好,毕竟coda集成的都是一些海外的服务商,对网络环境「有一定要求」,没有中文界面,中文排版也差点意思。

如果外贸为主的企业和团队,coda非常合适,特别是在集成服务和自动化设置方面,coda出类拔萃。

Notion

我们公司秉承着:「告别效率,回归工具」理念的精髓,因为Notion更美观的界面,更易入门的操作,在使用一年coda后整体搬迁至了Notion。

Notion作为一款个人免费版本就够用,团队版也不贵的软件成为了很多人的心头好。也成为海内外笔记类软件的素材库,甚至一些巨头下场,对Notion进行了像素级的致敬。

笔记市场竞争激烈,Notion一直被模仿。尽管一些软件的部分功能体验已经超过了Notion ,如coda的服务包、wolai的中文排版。但是却没有一款产品如Notion一样给人能用、够用、不想换的舒适感觉。所以,Notion始终未被超越。

Notion的体验一如既往地优秀,在Airtable里令我讨厌的看板在Notion里也看起来更顺眼了。是的,我就是Notion的脑残粉

Notion 计划看板模板

随着双向链接的兴起,Notion也与时俱进加入了双向链接等功能,内容更加丰富。遗憾的是Notion至今没有中文界面,并且对网络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国内体验并不算好。

但比起只会圈钱的软件,Notion的免费版和专业版几乎没有区别,绝对够用的免费版降低了使用门槛,吸引了众多用户,也促进了团队版本的订阅。Notion成为了现象级的产品。

Notion价位

希望国产软件加油,出一个不神似Notion 又能超越Notion的笔记类软件,真正成为行业的风向标。当然,定价也请合理一些。

Flomo 浮墨笔记

在以模仿、抄袭 致敬为主的国产笔记市场,Flomo浮墨笔记算是一个小清新。

大家都追求All in one的时候,Flomo浮墨笔记定位于轻笔记,拒绝All in one。甚至在官网为大家贴心地推荐了一些好用的软件如:滴答、Notion、XMind、Airtable等软件。

Flomo浮墨笔记首页

情怀拉满的Flomo是迄今为止我用过的最好用的轻笔记软件了。我曾经尝试过很多的软件来记录和整理临时的想法:

Google Keep 够轻,功能单一,适合于Google 生态,而且对网络有一定的要求。很多灵感在这些多一步的操作中,被其他软件夺去了注意力。

iOS 备忘录够轻、够好用,但仅限于苹果生态,换了安卓以后,Mac与手机就断开了联系。

后来我还订阅过印象笔记、有道云等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思路散落各地,很难整理。

以至于后来我一直用Notta语音转写软件作为灵感蓄水池。Notta记录语音非常方便,软件直接给转写了还可以在线编辑修改。但是Notta毕竟只是一个语音转写工具,如果想要在碎片时间写点东西,我竟然只能回归到微信里,用给自己的小号给自己发信息这种原始的方式进行记录。

Flomo 作为一款轻笔记,轻到我可以忽略它的存在,甚至我不用下载Flomo的APP,通过Flomo微信公众号完成笔记的输入;不方便打字的时候,也可以用微信的语音功能给Flomo公众号发送语音信息,Flomo进行自动转写并记录到笔记里;如果你绑定了Notion,笔记可以自动同步到Notion。

在微信里记录,在Notion里整理。虽然没有打开Flomo,但它一直在我身边,默默服务。活好、事少、不打扰才是一个轻笔记应该有的态度。

我的下一篇城市足迹就是在大巴车上通过Flomo微信公众号完成了文章的大纲,直接同步给绑定的Notion:

Notion中Flomo同步截图

Flomo团队不大,运营成本高但是福利拉满,对于贫穷喜欢薅羊毛的我 ,Flomo送了我近半年的会员。

Flomo浮墨笔记的福利
Flomo赠送了近半年的会员,第一次见这么大气的SaaS公司

2021年11月份注册的账号,赠送的Pro会员 2022年4月份才到期,希望Flomo的创始人认真考虑一下免费时长,给用户一个早日花钱订阅的机会

Flomo采用的这种邀请好友赠送时长的裂变营销模式非常有效,我尝试在Flomo的社群里发送邀请码,有4个用户通过我的邀请码注册了会员,有一个成为年付会员,所以我也获得了60天的会员时长。

Flomo拉新用户获得奖励

这转化率妥妥的!Flomo的社群营销和裂变营销还是值得同行们学习一下。

写在最后:

Roam Research 、Notion、Obsidian、Coda等这些海外的效率协同类工具在功能和理念上一直引领潮流。

wolai、葫芦笔记这些本土效率协同类工具虽然存在致敬嫌疑,但是它们完善了海外软件的水土不服,解决了语言、中文排版、网络等问题并融合了各家所长,以较为低廉的价位让更多国内用户可以享受协同、Block、database、双向链等新的工具体验。

还有例如Flomo浮墨笔记、Notta语音转写等这些软件,主攻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成为All in one工具的辅助软件,极大地发挥了自己的价值。